“榕城船說”邀您和我們一起,沿著內河航線打卡福州的博物寶藏,感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。
我們首先來到的是“西湖—白馬河—東西河”航線。
福建省博物院
來到西湖內河游船碼頭,進入西湖公園南門,即可步行直達位于“窯角嶼”小島上的福建省博物院。省博建筑面積約3.6萬平方米,展廳面積約1.2萬平方米,擁有館藏文物和各類標本21萬余件,其中珍貴文物近4萬件,列入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。
華林寺大殿
作為“長江以南最古老木構建筑”,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——五代北宋古跡華林寺大殿,是無數(shù)古建筑愛好者來福州必學習打卡的寶藏。大殿單檐九脊頂,構架抬梁式,其18根殿柱以上全用斗栱支撐,檐下四周外向柱頭及補間鋪作用重拱偷心七鋪作,內向斗栱五跳全偷心。建筑古樸雄渾,工藝精湛,用材為一等材,無愧國寶美譽。
冶山春秋園
位于“閩都中軸”的冶山春秋園,分布著漢唐以降眾多古跡。冶山漢城遺址、唐代馬球場遺址等考古現(xiàn)場都已保護開放為公共展示區(qū)。冶山周邊還分布著歐冶池、貢院埕、都城隍廟、林則徐出生地、中山堂等古跡。值得一提的是,2013年冶山周邊考古發(fā)掘工作中,還發(fā)現(xiàn)一條寬約10米,東西走向的漢代河道古跡,以及西漢鐵錨,讓人遙想二千年前冶山一帶舟楫相連的盛景。
烏塔
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、福建現(xiàn)存年代最早的大型石塔(公元941年)。塔身風化后呈黑色,俗稱“烏塔”。它與于山白塔并稱“雙塔”,是福州的標志。
三坊七巷、朱紫坊建筑群
1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集中于此,集“中國里坊制度活化石”、“半部中國近代史”等美譽于一身。從西水關游船碼頭出發(fā),沿安泰河打卡元代水關、明代古橋,步行數(shù)百米即可抵達三坊七巷。福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(文儒坊17號)、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(南后街82號)、福建省沈紹安漆藝博物館(朱紫坊34號)、福建省工藝美術博覽園(朱紫坊48號)等公共展館,也是值得您游覽的好去處。
林文忠公祠
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集歷史建筑、公共展館等空間于一體,即可領略傳統(tǒng)祠堂建筑、古典園林的魅力,也可通過《林則徐史績展》陳列感受一代愛國名士、“開眼看世界第一人”的事跡與風骨。
福州文廟
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現(xiàn)存欞星門、泮池、大成門、大成殿、回廊等建筑,現(xiàn)存建筑系清咸豐元年(1851年)重建。古代文廟泮池連通“三元溝”,是福州最古老的排水溝之一。清代數(shù)任駐福州的閩浙總督、福建巡撫等都關心三元溝的疏浚,留下了不少治水文獻,也為我們了解福州內河變遷提供了重要參考。
烏石山、于山
于黎明湖公園碼頭、市民服務中心碼頭上岸,即可分別前往烏山、于山游覽。2013年,烏石山、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烏山分布唐至清代摩崖石刻122段,著名的有唐代李陽冰,宋代程師孟、李綱、朱熹、梁克家,明首輔葉向高、都御史林廷玉,清狀元王仁堪等人石刻。于山現(xiàn)存宋至近代摩崖石刻110段。鰲峰頂上的北宋淳化元年(990年)呂文仲題名刻石,是福州最早的宋代崖刻。山南的《南較場演武廳銘》,全段高3.3米,字體蒼勁,是福州市內最大的摩崖石刻。